在甘肃日报社培训了个把月,就回到晚报社正式上班了。新环境新事业带来的,是一份从未有过的感觉——新鲜,陌生,激昂。每天都是深夜才回家,但是人感觉找到了用武之地,有用不完的劲。
晚上三四点到家,轻轻打开门,哥嫂已经睡了,我动作虽然轻,但经常会打惊扰到他们休息。四哥的房子并不大,老式的两室一厅。那时候,哥正值壮年,事业心很强,在教育系统工作,是教物理的老师。早在我们县一中时,他是全县第一个自己装配有黑白电视机的人,后来又装配了彩电。在七八十年代,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对物理的酷爱从他家里到处码放的书籍电器和电子元件盒就能看出来。后来调到兰州后,对物理的热爱依然不断,同事朋友的彩电收音机等电器坏了,就找他来修。我第一次去他兰州的家时,看到他家里很大的空间,都被书籍电器等东西给占了。那些电子报之类的报刊杂志就有好几大摞,哥一有时间,就抱着这些书籍在看。这是哥的宝藏,就是舍不得扔。我敬佩四哥的为人和学习精神,他是我们家族最早的大学生,西北师大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是他鼓励我上新闻刊授大学,也是他在我人生最茫然的时候,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也是他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上给了我极大的扶助和支持。
(资料图片)
金城魏氏寻根记(九)金城魏氏寻根记(十)
金城魏氏寻根记(十一)
金城魏氏寻根记(十二)金城魏氏寻根记(十三)金城魏氏寻根记(十四)金城魏氏寻根记(十五)金城魏氏寻根记(十六)金城魏氏寻根记(十七)金城魏氏寻根记(十八)金城魏氏寻根记(十九)金城魏氏寻根记(二十)
什川看古(3)校场烽烟什川看古(4)洞洞里什川看古(5)精神之根一个农民的幽默(1)一个农民的幽默(2)一个农民的幽默(3)
【肖茹月作品】三八节随想【萍子作品】什川社火贺新春央视《记住乡愁 · 黄河之畔 百年梨香》(视频)
编导手记 | 黄河之畔,百年梨香——周潇潇
本土系列连载
鹊巢记(1)鹊巢记(2)
鹊巢记(3)鹊巢记(4)
鹊巢记(5)鹊巢记(6)
鹊巢记(67)鹊巢记(68)
鹊巢记(71)鹊巢记(72)
鹊巢记(73)鹊巢记(74)
鹊巢记(75)鹊巢记(76)
鹊巢记(77)鹊巢记(78)
鹊巢记(79)鹊巢记(80)
鹊巢记(81)鹊巢记(82)鹊巢记(83)鹊巢记(84)鹊巢记(85)鹊巢记(86)鹊巢记(87)鹊巢记(93)鹊巢记(94)鹊巢记(95)鹊巢记(96)鹊巢记(99)鹊巢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