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中午12点,一款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NFT产品引发了一场小小的“抢购风暴”。一段2分钟的音频,来自一张1929年录制的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唱片,定价19.9元,限量发行一万份,一分钟内全部售罄。同年,上海博物馆自行研发的数字藏品平台“海上博物”于8月正式上线,这是全国博物馆界自行研发、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首个数字藏品平台及区块链技术体系。截至11月30日,“海上博物”平台共计发行了35件藏品,与多家博物馆达成签约合作,在全国文博类数字藏品平台垂直领域排名前列,博物馆自有平台排名第一。
(资料图片)
借助数字化的“上海礼物”探索新科技在文旅领域的应用
一段音频变成数字藏品,为何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文博数字藏品平台,为何一经上线就受到如此追捧?
深入本土文化挖掘,记录追寻上海情。上海文旅系统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挑选真正合适的、有价值的内容,在可看、可听、可吃、可用的“上海礼物”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开发更多数字化“上海礼物”2.0版本,镌刻上海印记,体现上海特质。不仅让游客把上海的精彩通过有形的上海礼物“带回家”,还能用数字化手段,长久“保存”、持续回味。好的内容、好的技术、好的时机,自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聚力数字藏品建设,构筑创意新高地。在藏品数字化开发的背后,对其自身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挖掘、呈现,仍是数字藏品背后真正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展现,更需要新兴媒介的介入和创意的植入。创新数字化体验,打造更多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方式,既赋能传统文化,又迸发新的商业能量,较好地满足了市民游客的收藏需求,有助于提高文旅IP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注重对外宣传推广,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要为线下服务,必须与线下有所联动。无论是与门票、文创、商品结合,还是景区精品、新创产品的体验权益相结合,亦或是景区酒店、路线会员等旅游服务相结合,上海市文旅业注重用实际权益赋能数字藏品,做好线上线下的结合文章。从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方式入手,延伸产业链,吸引用户线上购买的同时也进行旅游和消费,使其不仅在虚拟世界中发挥作用,更助力于上海实体文旅产业的发展。
关于对滨州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元素的思考
滨州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催生了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北宋名相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等一大批圣贤志士。这里还是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所在地,孕育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数字藏品的风潮已然风起云涌,NFT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它所拥有的创造空间也是巨大的。
提取与分析滨州文旅元素。在对滨州文旅业数字化创新开发过程中,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取与分析,充分挖掘“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同时对文化元素进行聚合和再创造,在数字化发展视角下,将地域内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设计表现,更系统化的打造滨州文化旅游数字化开发,实现与滨州文化元素的创新性连接,打造既能体现滨州特色又富有时代感的新的文化形式,推动滨州文旅行业振兴与发展。
设计与打造滨州数字藏品。将滨州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成数字藏品,通过数字化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文化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滨州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在对滨州文化旅游数字藏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应打造富有故事性的滨州文化及衍生系列数字藏品,既拓展文化传播形式,又吸引并增加群众对于产品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数字藏品的设计开发能够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同时富有时代感,激发滨州文旅行业新活力。
助力与推动滨州文旅发展。数字藏品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制物”,而应坚持“文创赋能”。在滨州文旅数字化开发过程中,创建个性化品牌,系统性地进行设计开发,有利于推动滨州数字藏品系列设计产品面向大众,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挖掘滨州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以设计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赋予数字藏品更深入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探索数字藏品的创新性形态,使文化与艺术更加有活力,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到大众群体,更好地推动数字化文旅新业态发展,实现文旅产业的拓展与价值链的延伸。不断优化数字文旅产品供给,更加精准地服务市民游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